9月2日,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铜价成功突破每吨10,000美元的整数关口,为市场带来乐观情绪。周二盘中一度涨至10015美元/吨,为7月3日以来最高水准。
铜价此轮上涨主要得益于美元走软及中国需求预期向好支撑。
1. 美元走软
近期美元走弱,主要因为市场押注美联储将在下次会议上降息。美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对海外买家更便宜,推动铜价上涨。
2. 中国需求支撑
根据紫金矿业的数据,2025年上半年,中国表观铜消费量同比增长约10%。在新能源、基建和制造业的带动下,中国的铜需求依然保持韧性,成为支撑铜价的重要因素。
3. 投资机构的谨慎声音
尽管短期利好明显,高盛分析师提醒市场:美国降息预期与政策支持提供了一定稳定性;但实物市场趋松,以及中国经济数据走弱,可能成为未来压力点。
高盛在8月29日的报告中重申,年底LME铜价预测为9,700美元/吨,同时对铝维持看空态度。该行指出,近期铜与铝的表观消费增长都已出现放缓迹象。
伦铜突破1万美元重要关口后,后市将何去何从?
短期来看,美元走软和中国的阶段性需求将继续托举铜价,并成功突破10,000美元/吨这一心理关口,可能引发资金的进一步追逐。
中期来看,市场风险在于中国整体经济活动的放缓,以及实物市场供应压力。如果需求边际降温而供应释放,铜价可能面临回调。
长期逻辑依然清晰:能源转型、电动车、电网投资对铜的需求将长期存在。即便短期波动,铜的战略地位不会改变。
综合来看,铜价突破一万美元,是金融与基本面的共振结果。短期由美元驱动,中期靠中国需求托底,长期则依赖能源转型的结构性逻辑。
但是,投资者需要注意两点:不要忽视宏观经济疲软的潜在风险;关注全球铜矿供给侧的释放节奏。
这场“铜的攻防战”,或许会在四季度揭晓真正的趋势。